海峡导报讯(记者 俞舒林 文/图)“翻山海队”“滴水不漏队”“敦厚番薯队”“赢我就是你不队”“学长学姐会让让我们的对不队”……10月12日上午,厦门大学风雨球馆里,15支带着趣味名号的队伍格外吸睛——“厦门大学第二届境内外师生羽毛球交流赛”在这里开赛并顺利落幕。据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团委书记陈静娴介绍,87名参赛师生中,29名港澳台学生与5名其他境外学生的身影亮眼,相较首届,境外师生占比明显提升,羽毛球赛成了两岸暨港澳青年相识相交的“纽带”。
不同于传统竞技赛的紧张,这次比赛走“趣味路线”——比赛实行小组积分制,还为境外生和教师设了加分机制;本次比赛共有四个项目,“发球入盆”、“羽球接力”、“羽毛球九宫格”、“道具击球”均融合技巧、协作与创意巧思。“看着简单,真上手才知道,要击中‘九宫格’中间的‘⑤’号位,难!”信息学院学生张城刚打完“羽毛球九宫格”,就和导报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。
赛场上,最热闹的是道具击球环节,参赛师生的“装备”新奇:洗衣液空瓶、鸡蛋塑料托、零食纸盒,甚至硬壳荣誉证书外壳,大家握着这些“非常规球拍”挥拍,不时打出忍俊不禁的回合,球馆里笑声、掌声不断。
赛场边,来自台湾的旅游管理专业交换生马郁瑄正和“翻山海队”队友讨论战术:“来参赛就是想找同样爱打羽毛球的朋友,以后下课能约着玩。”她笑着说,队伍目标明确,“争取拿前三,抱个大奖回去!”对此,信息学院台生邱奕睿也表示,他从初中就爱打羽毛球,平时多是竞技对打,这种趣味赛不仅能锻炼羽毛球技能,还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“比起第一届,这届港澳台和境外学生占比提高不少,这是我们想看到的。”陈静娴表示,选趣味赛模式,就是为了让境内外师生在轻松氛围里多互动、多熟悉。最终,“滴水不漏队”获一等奖,“敦厚番薯队”“李梓嘉训练营队”获二等奖,“你说的都队”“学长学姐会让让我们的对不队”“吃饭不排队”队获三等奖。
颁奖结束后,不少师生仍在球馆交流。不少参赛师生表示,期待下一届赛事再聚,继续以球会友,把这份跨地域的情谊延续下去。
欧冠之夜:多特蒙德与巴塞罗那的绿茵对决在威斯特法伦球场的震天欢呼声中,多特蒙德与巴塞罗那的欧冠对决拉开...
2025-10-21北伦敦的胜利曙光在英超联赛的激烈角逐中,阿森纳与埃弗顿的对决总是充满看点。本轮比赛在酋长球场打响,无数球...
2025-10-21历经两年多低谷、质疑与自我挣扎,梅德韦杰夫终于在阿拉木图的赛场上打破坚冰,以一场跌宕起伏的胜利结束了他长...
2025-10-2010月19日, “最快护士”张水华在黄河口(东营)马拉松赛中刷新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,获得国内女子组第二名。此前,张...
2025-10-20恭喜梅总!贺喜梅总!终于夺冠了!北京时间今晚刚刚结束的阿拉木图站落幕,梅德韦杰夫在决胜盘把握住了第六个破发点...
2025-10-20